【傾聽身體的反應】
.
「我受傷能不能做這個動作?」
「我能繼續運動嗎?」
.
這些都是在看病人時很常被問到的問題,特別是剛傷癒或正在復健的病患,希望能慢慢回到日常生活或運動場上。在醫療教科書中,會告訴我們哪些疾病要注意哪些動作不能做,例如前十字韌帶斷裂後,手術後兩週內膝蓋不建議彎曲超過九十度等。
.
然而,這會依人不同的能力、年齡、過去運動經驗等而有所差異,所以每個人的進度或者同樣時期下能做的動作也不同。例如,同樣是網球肘、也都治療跟訓練兩週了,一個可以開始嘗試打網球,另一個可能還需要避免『擰毛巾』的動作。
.
坦白說,有時候『自己的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療人員』,當在猶豫說哪些動作能不能做、我可不可以繼續練習,只要傾聽身體的反應。
.
例如慢跑5 km不會有任何不舒服,但超過7 km就開始有疼痛,這集是一種身體的提醒,而再繼續跑超過10 km時疼痛更加劇,這就像身體在下最後通牒,希望你立即停止現在的活動。
.
因此,傾聽身體的反應,當醫療人員不在身邊或沒辦法得到立即的答案時,自己的身體就是最好的醫療人員。
.
.
延伸閱讀可參考:「運動時會痛,能不能繼續」這篇文章
https://pse.is/TZ9MH
.
.
.
#pain #soreness #discomfort #exercise #physiotherapist #疼痛 #痠痛 #不適 #運動 #身體反應 #物理治療 #運動訓練 #陳曉謙